关键词 |
武汉同治年制瓷器,同治年制瓷器私下交易,同治年制瓷器私下交易,同治年制瓷器私下交易 |
面向地区 |
同治(1862--1874)朝时间较短,瓷器制作基本沿袭前朝,制作量和传世量较少。官窑器值得一提的是同治皇帝大婚时的定烧用瓷,一般器型硕大,彩绘多红,寓意多为龙凤呈祥、吉祥如意、多子多福、鸿喜齐天等,但存世极少;其二为慈禧用瓷,器物一般款识为口沿下有“大雅斋”楷书款及“天地一家春”印章式篆书宽、外底有“永庆长春”红彩楷书款。
清末同治皇帝幼年登基,垂帘听政的叶赫那拉氏(慈禧)揽国家大权;咸丰以来轻轻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,在清和外国列强势力的联合镇压下,终告失败,以英国为首的侵略势力,在北京直接控制清王朝的封建政权,从而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,民族工业从此日益衰退。
此时,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,较前时更趋萎缩,工艺低下,制作粗糙。当时制瓷的窘况,从同治十三年江西巡抚刘坤的奏折中便可窥知,奏折中说:“咸丰时官窑厂被毁,同治时因兵变之后,从前各匠类皆流散,现在工匠俱后学新手,选作法度诸多失主……。”这时,瓷器的胎体比咸丰时更加厚重,胎质松釉色粉白或泛青灰;釉质较前朝显得粗糙。绘画办公室自内容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,并从此成为晚清同治、光绪、宣统三朝瓷器装饰的共同风格。从官窑瓷器乃至同时期的丝织等工艺品,多用福、禄、寿、喜等吉祥如意寓意的图案作为主要装饰。
同治九年,御窑厂专为“体和殿”烧制了百只大鱼缸,其他器皿约万件,,皆署“体和殿制”款识。(“体和殿”是慈禧居住储秀宫时用膳之处)。其胎釉和绘画的精细程度近似于道光时的署“慎德堂”款的器物,造型除大鱼缸外,还有灯笼樽、各式花盆和圆形棒盒等。多以黄地或绿地衬托粉彩花卉,也有的绘青花云龙和竹兰梅菊或墨彩花卉;一些大件用五彩加粉彩或蓝釉加粉彩装饰。素黄釉暗刻四季花及墨彩花卉器,胎体较为厚重。民国时仿造“体和殿”粉彩较多;虽然晚清制作工敢已经欠佳,但后仿之器却仍然不可企及。仿品的胎体更显粗松,修胎不规,釉面亦不及真品细润平整,画笔滞拙生硬。
清同治青花海水云龙纹缸,尺寸:直径16.5厘米,估价:RMB 200,000 ~ 300,000,成交价:RMB 575,000 ,成交时间:2012.05.27,拍卖公司: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,拍卖专场:2012春季拍卖会。
钤印款识:“同治年制”楷书款。
该器唇口,圆肩,鼓腹,敛胫,矮圈足。通体施白釉,涩胎玉璧底,中心落青花“同治年制”四字双行楷书款。缸内壁光素无纹,腹部用青花绘有行龙戏珠纹,间以云纹,近足处绘海水波涛纹。只见一龙回首,一龙追逐,形态凶猛,毛发上竖,绘画构图繁密,青花线条凹陷深入胎骨,釉面平整光润,发色浓艳深沉,此器原型为宣德年间,清代多有仿造,功用为书房陈设和书案上放置毛笔或其它用具所用,故又称案缸。
清代瓷器发展到同治时期可以说基本可以定性了,所有的彩料,画法,胎质等都已经出现在过去的几个朝代里。同治瓷器在画法胎质上很难与嘉庆晚期,咸丰,以及后面的光绪相判断,差别很小。特别是在画法上,我们很难评判一件瓷器到底是同治的,还是光绪的。因为他们相差不过10几年而已。同治皇帝是清廷历史上一个不光彩的皇帝,在他治下,没有一天是由他自己主理朝政的,因此同治时期缺乏,更多的是一种传承与交替。
一家集景德镇陶瓷瓷板画销售推广,收藏品鉴定评估,陶瓷文化传播类产品交易的综合性平台,公司主要经营景德镇陶瓷瓷板画,大师瓷 礼品瓷 等艺术品收藏。